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四十歲的告別

在澳門寧遠的一角,走完了這一段,願你平安.

悼念剛離開的一個朋友...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齋and the City


看到Sex and the City 就想起Laura Mulvey 的Visual Pleasure and the Narrative Cinema, 1976年發表的一篇女性主義電影分析的定音作.Mulvey 以五六十年代的荷里活電影為分析基礎,指所有劇情片都是以一個男性(看女人)的角度出發,把女人釘好定格,從而成全其對sexuality 的定觀.女性觀眾入場時如果要代入有主宰能力的視點,得到最大的快感,需暫時以男性自居,此正是主流電影的性別高下政治學,即時拆穿了好萊塢上花花的西洋鏡.之後當然有很多修正版本,而更多討論是指V文的局限,其理論對分析很多類型片無能為力,或鉆不到肉,其中一種叫女性電影,或稱女人戲.

SATC當然是女人戲,未必以女人為主角的就是女人戲,不過呢部的確係:都會的,有錢(可花)的,還要在世界之巔的紐約女人,性別在資源享用上的差異就真的好像只剩下生理荷爾蒙的不同.然而,SATC拍得入信,其實也只能在紐約,貴到無人有的地方還可以如此生存的人,有甚麼辦不到.所以不是性別,而是階級;不是色欲,而是物質.

因為是物質世界,畫面帶來的觀感樂趣是真的,靚衫靚鞋靚袋靚鋪頭,還有靚外景;主題是永恒的愛的追求.看女人戲會過癮的是找到共鳴,電視六輯的晝外音金句是其一,四個女人坐埋開餐說人說己說是非說牢騷是更重要的二,遠比釣不釣上某君好看-這充其量是結尾前的Jingle.嫁不嫁成大先生明知是手段,目的是讓幾個女人又聚頭.電影抽出片集最煞食的原素:四女子的情誼關係大書特書,才是真的錐入心.我亦思疑三十上歲次的人會看得最眉飛色舞,因為她們的黃金少女期就經已充斥著名牌和物質,我指是一切名牌都普及至街知巷聞,非名媛best kept secret,法意牌子還須導讀的時代.

姊妹朋友是自己揀的,怎麼排座次分長幼都有商量,情長義更長;不比親生的血縁的,有責任但沒有執位起風這回事.至於人人嚮往的如意郎君連在夢工場中也知缺貨,通常都是以說明書載錄,平面單薄,只宜閃現.同性好友真是快樂的源頭,即使一起如素食齋.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沈從文繼續

初次讀沈從文是在中一,學校的圖書館堂,專挑薄的書,結果看了邊城,沈的成名作.讀到翠翠爺爺之死,如五雷轟頂,哭了一場.

邊城和湘行雜記這一組小說散文,近人都推為中國當代自然主義的首作,記錄了上世紀一二十年代湖南的農村及小鎮人情風貌.沈是湖南鳳凰縣的苗族人,出身薄有田產的士紳讀書家庭,自學成家,最高的正規學歷是小學.因為十四歲便開始從軍,所以對土地的人事見識很深.

”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是張愛玲在流言自序中對自己作品的期許,源出論語,時至今日,引用的人亦多起來;張的工筆濃調其實仍有種按捺不住的沾沾自喜,但沈對他的題材則由內容到形式,都守得住這心法.

他寫農民縴夫軍人主婦妓女老人小孩,都有愛.因為愛,對他們的底蘊即使一清二楚,也就從不說破,只寫行為言談;他寫湘西趕屍,苗女用蠱和落洞,可以是彊屍先生藍鳯凰的獵奇趣錄,但郤直切風俗民粹的生活逼人.他可以全知,但又絕少鑽入他們腔腹,串演揭開肚皮的迴蟲,親而有隔.畢竟是人家的故事,都是情非得已,看官們,請自行領會.亦因為這點禮義和尊重,沈作的人文關懷,又超於西方自然主義追求的”讓真實自然呈現”的冷.


以電影鏡頭論是中長鏡,經濟而有限的影機運動,正是小津安二郎,侯孝賢一路.

沈從文有精神病,有記載的大發作有兩次,一是日本侵略時和張兆和分頭走難時,二次是反右之初,兩次都由張帶著孩子,保著書稿挺過去-抵佢當年追到天腳底.文革時知創作大限已屆,自求改行研究古代服裝史,從此一去二十載,在北京城東區一間百來呎糊著窗的小室攤開故紙工作,直到88年過世,總算善終.

84年以他的作品為題做了一份功課寄到當時的中國社科研究院,希望給他,當然是下落不明.(當年某些老師很鼓勵的行為,聞說有同學做余光中的寄到台灣得到他點評).而今日鳳凰縣已是湘西旅行熱點,在港比沈要著名的鳳凰人是他的外甥黃永玉.至於翠翠和大小姊妹,本是屈原九歌山鬼的薜荔女蘿,今日若非芙蓉鎮米豆腐的當家,可會在賈樟柯大舞台上任逍遙,或成了深圳某處所的服務員?

至於等待中的二老,可能明天來,可能永遠不來.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誰說的?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死未? 梗唔係我講.咁到底係邊個講呢?講俾邊個講呢?

開估:沈從文說給當年追求的張兆和,她結果成為他的妻.

當時沈在山東大學教書,愛上小他八年的女學生,行年才十八還是校花的張起初完全不接受,還告上校長胡適,但胡校長反而勸説,還差點想做媒.(沈是胡找來任教,他很看重的人,雖沈並無甚麼正規學歷,但是個早有文名的作家)這段情嚴格來說是沈長期死拉爛扯,追到女在蘇州的娘家”寃”回來的,難得是張家的人郤由上而下都很認可他.我覺得張兆和有點給抬上轎.她及後幾次在回憶沈的文章時都說過,自己並不了解他,都是在他離開後整理他的東西時才認識沈從文:另一個層次的他.

不過,就看這幾句,加上知道沈年輕便離家,在軍旅民間頗有閲歷,如此情款深深,容亦覺他的真心.而張又真是一個書卷綽約的美好女子.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禪宗再傳


早前朋友帶我一訪台灣北岸的法鼓山,看了聖嚴法師等創立的現代寶剎,但覺漢文化的佛教,特別是禪宗的道統,現已東渡台灣.

只是粗淺的觀察,但法鼓山的傳教方式,教眾,建築及功業的管理,是一個合理,可持續的現代版本,做到了出世而入世的要求.

有規模的宗教,古往今來,除了教義研究和傳揚之外,興衰的關鍵素來在吸納教眾及資源管理;古代王室,又即政權,是最重要的Patron,而在開放社會,就必是信眾;清朝時,藏傳佛教是清室信仰,與漢人所敬拜,糅合儒道的佛並行不悖,事實上,自唐末以來,佛教儼然是國教.到了無神論的新中國,方才倉皇退下.香火斷了三十載才不動聲色的恢復.今日內地佛寺的營運,相信與國企單位分別不大.

而台灣的聖嚴法師在內地剃度,後入軍旅,隨國民黨抵台後二次出家,之後開山法鼓,法承禪宗.在法鼓山所見,廟宇的建築由台灣的大學建築系主任義務設計,簡約摩登,由民間善信多年集資建成;工作人員中有大量義工.由山腳的候車安排,至廟內的導賞,問訊,以至食堂掌勺都有崗位,全都劃一制服,穿戴整齊;大殿內的佛像不供以香火,亦無籤筒,但代之以轉盤得號的心靈讖語.舊式下下簽,古人多是韓文公,簽文是雪擁藍關馬不前,而法鼓給你的玄機是”你有煩惱,安靜下來,感受自己的呼吸”.


食堂待客,一式自助素菜素飯,不作買賣,但歡迎布施.

傳教方式有静修,傳統禮佛,團體活動,影片播放,書籍香具小法器的售賣等.

地方清淨著空,人物從容有禮,法師著作等身,言教身教兼備,更重要的是用當代的文字,當代的傳訊方式,為今日”開示”:這是台灣禪宗的面貌.

義工是這裡的一大關目:以切入現代生活的義理爭取信眾,令各階層都有支持者,專業及庶民義工齊集,解決了部分財政及人力資源的壓力,這是現代宗教發展之鑰.而一如舊世,力量源自領導人的修為,魅力和魄力.

現代佛教亦必要有CEO及義師,二而為一是難得.大人物之後,便要靠制度.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離魂記

昔者以魂為人之精,形為人之粕.以精魂無礙於物,免於惡欲,上通天道;惟無形則魂無所載,行之無所止.故形魂俱所養,此古人之二元論.

若形體受損,歸元抱一而不可,即離魂亦上策.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戲院的滋味-伊朗觀影記


看電影當然要入戲院.

從掀起帳簾開始,在半暗不明的環境中又充滿期待,早進場還可以掃清大小廣告Trailors, 還加送dim 燈的漸進式興奮.全院滿座固然有與眾同樂的熱鬧;如果知音者稀,更有置身秘密花園的大奢侈.心理索隱派更指黑暗中看電影如重返非意識,回復混沌,映照鏡象等等,至少,只要關掉手機,在戲院內的兩小時即可屏絶現實,另闖新世界.這種快樂如此就手亦相對便宜,為何有人寧願在家看影碟?當然,我屋企細.

外地旅行時,有可能也會幫趁當地的戲院.

06年夏天在伊朗南部名城提拉子,熱啊.晚上涼下來就往戲院跑去.旺街上相連就有四家,都是大規模的,完全是我們七十年代的戲院里,設備像是深水埗的二輪西片電影院.大堂內滿壁電影海報和劇照,未開場時人頭湧湧.入場後才知道不設劃位.真的是久違了的逾千座大場,椅子仍是木製的,嘎嘎聲很親切.燈未熄時就人人看我,我看人人:一行七八個的中國人實在是很惹眼,還來看戲,懂Farsi嗎?

怎會懂?之前海報上一位黑布包頭的中年女士獨領風騷,早知是部文藝倫理言情戲,只為看其風土習俗,或窺探當中可有女性意識顛覆可能及順道尋找波斯白燕.始終是大想頭,言語不通就是不通.為好奇跟來的團友,二十分鐘後全數撤離,只餘我和C小姐;話晒都係傳媒,一定守到最後.故事可能猜得四五成,估計是很曲折的.兒子不知為甚麼要走路,與女朋友別離;母親與父親關係疏離,一條街上還有單身的三姑,修電單車的某大叔等.

要猜的戲其實泡不出甚麼味,看來看去都集中觀摩導演怎樣交代女角們的頭:伊朗女子年過十二便必須包頭,不能露出頭髮,除了在家;能看到她頂上雲鬢的男子只能是丈夫兒子.一旦寫實地在電影院內,眾目睽睽下現出青絲,那還得了?犯禁!那母親還好,通常在店裏(她開小咖啡室),但三姑就麻煩了,她的主戲是在家裡張張望望,怎可能全程藏髮?於是她便得經常洗頭(包毛巾),或試頭巾髮飾時(包好了)才有戲做.要攪風攪雨前得先攬實自己個頭.

我們坐在下面的,同樣汗滴頭巾內,怕見穿崩容.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奇功一件邱德根-傷痕電影

從日本盛世電影想到中國近年古裝大片之”媽媽咪呀”,倒懷念起八十年代那一水”傷痕”電影.

記得的有巴山夜雨,牧馬人,天雲山傳奇,人到中年,大橋下面,絶響,美食家等,不少是同期傷痕文學的配套作;不是在電影節,便是在邱德根先生旗下的電影院看.

是的,當年邱德根在成為金錢台亞視的老闆之前,已營運一條院線,and of course 荔園,寖寑然也是個位娛樂大亨.而邱生的確有個人風格的策略,上述的內地傷痕電影,很多只在其院線獨家播放.時為八十年代初,算是文革後內地恢復製作的第一批,能引起話題,文化界亦樂意推介,捧場客不少.而一般相信,片價應該有限,所以應是一盤有得做的生意,貫徹邱生成本平霸的企管精神.

這一批戲,無非白描直紓胸臆,有寃說寃,有仇直稟,只要別觸及文革源頭,莫把沙盤問到篤,一律准奏;都是從兇猛洪流滾過來,親離子散,顛沛流離後,待得日月重換新天後的尋回故事.文藝腔的旁白少不了,人物的遭遇變不了,而最終都是幸得政策撥亂反正,來者可追的套路.

但很多細節又拍出了寫實的力量.牧馬人的叢珊由城市下放到北大荒之類地方,要自製土磚起屋,於是一場兩鏡直落文弱女主角如何開泥漿,搗禾草,灌模;等乾,凝固,然後破模備用.一幕製磚ETV,看來趣味盎然,但又見苦生活之驚心.

絶響中廣州二胡老師傅何大傻(重記得!)瀝血絶作被批為毒草,還累及家小,導致兒子不認父之淒清;事過境遷,多得音樂系學生采風,發掘原曲,以樂團重奏於演奏廳平反作結.猶記何大傻病榻焚曲譜,配以廣東音樂之市井悲涼.荔灣巷陌,騎樓底搭晾衫竹,曬唔走沉鬱,粵音盈耳,示警不幸可以是如此近,

亦有不鳴冤但擊鼓議政的一類,鄰居一片討論文革災後的分房政策落實失誤,一個在樓層地盤由上而下的crane shot ,總結了幾家人各自的苦惱.大橋下面單刀解套文革後孀寡能否免受歧視,重拾婚配的問題,兼備紀錄片功能.亦張鐵林的少作.而人到中年有潘虹,和美食家都是忠著原著的印模之作.

不過,和其文學一樣,今日這堆作品都是附耳流動電話-免提.只是,比較起當世”大片”-英雄夜宴黄金甲,已是難得的眾聲喧鬧,至少還可以拍時裝,還可以說個明白,還可以多於一個殼,還令人感動.

而邱生的當年的奇功,旁人自是休得跟.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重味細雪揖清芬


細雪拍成於1983年,市川崑導演,當日堪是萬人讚頌.”細雪揖清芬”是當時電影雙周刊的影評標題,不記誰作,但足為王國維派印象歸納式評註.相信是我輩觀影的共同記憶.

Kitty 說的:”市川崑教我見識大和民族的審美觀。一襲襲的和服特寫,差點讓我歸化。吉永小百合演三妹雪子時38歲,是我見過最美麗的女人,她跟二姊夫的曖昧,在一場僅是裸足的凝視中讓人領教東方世界的獨步情色,今時今日,那當然只能換來SATC餵養的烈女嘲笑吧。 ”

大家都沒有重溫過影碟,留下來的記憶都經得起四分一世紀的蒸釀,尚見斑斕未褪色.

故事年代記不清.是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吧,地點又是不是京都?谷崎潤一郎原著,寫父母已逝的望族四姊妹,如何在大姐二姐努力底下,把三妹嫁出去的故事.而三妹是位絶色美人,只是陰差陽錯,標梅已過.卡士如下:大姐岸惠子,二姐佐久間良子,三妹吉永小百合,四妹古手川祐子.那位有點可疑的二姐夫是板元浩二,也是市川崑不二之選的金田一耕助-相隔三十年,再拍一次犬神家的一族,還是要找他演大偵探-近作是白色巨塔(注意:是日本原版)的東教授;有說這角色的原型正是作者谷崎.大橋如是,情節是幾次相親,幾次家族衝突.夫妻姊妹失和,結果哀樂人生,各自須尋各自門,三妹良緣得遂,四妹暫且回頭.一家再次盛裝出遊.同往花見.

說是細雪,但最令人神為之奪的還是首尾呼應的兩場賞櫻.真箇是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境界-亦我等初識櫻花燦然,漫若朝雲的一瞬;和服考究與女子儀態之莊容,堪是日本鋪張及陰柔美之極至.若干場面同見唐詩風采,二姐夫在酒帘,因為三妹嫁得出,而暗自失戀自斟自飲一幕,直是晚來天欲雪的氣氛.其實細雪並非清芬,該是濃極艷極.

回頭說女角,當然無人敢說小百合不好,不過憑甚麼她的十問九不回的”溫婉”性格就教全世界人仰馬翻?四妹投訴被忽略而離家出走的確是造反有理.然而,這無關演出,純屬個人好惡.年輕的古手川祐子演得很有力量,至於岸惠子,是小津安二郎那一代的大花旦,亦代表了Japanese standard.

今日想來,細雪捕捉了當時的一種豐裕,雍容地鋪陳細節,一如主角所言,怎也得把場面撐起來;其實也就是捕捉了日本八十年代的盛世.
圖為眾口稱譽的賞櫻序幕

行行重行行

總是艷陽長照的天氣,七一是行人日.正如,本城對每一位曾經參選立法局/立法會地區直選的人,無論政見,都應有一份終身尊重;由是,對於七一行人,同樣長懷感激.

追蹤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