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我最喜歡的二十首中文歌曲

在Facebook 眾多玩意中,最能發blog 之微的是你的十大乜乜愛惡之選類,盤點下來,倒也看得清自己的生命圖案;今次被人tag中要玩的是你最喜歡的二十首中文歌曲,一於借題填誌.

1. 從不知(郭小霖,captured 咗我二十年前的英國秋瑟mood)
2. 也許(何家勁,年少時徹底不賣他的靚樣帳,事後醒起佢其實好多瓣都掂)
3. 情人(Beyond, 唔使解啦)
4. 歲月無聲 (Beyond, 都唔使解)
5. 一個人(鬼佬林子祥,居然上接詩經:出東門兮,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
6. 似是故人來(梅艷芳,林夕遣詞造句雙聲疊韻排比對偶連回文字工整之極作)
7. 深秋立樓頭(徐小鳳,湯正川無句通,文法不合,約莫知佢講乜之朦朧詩怪作,奇在我又記得晒啲歌詞)
8. 每當變幻時(只係呂珊版,Jazz off beat 編排,全洗油膩脂粉味,泣訴間又很疏離,喊完化番個薄粧,天涼好箇秋咁款)
9. 別等(達明一派,又係關英國事,歐陸自我沉溺feel,聽到就想搭長途火車)
10. 橄欖樹(齊豫,到今日都要讚清新,齊高亮帶沙啞嗓子,寬廣的音域,木結他的清亢,絕對係一代女性的誕生)
11. 昨夜的渡輪上(李炳文,夠土,夠業餘,又本地,為填到無乜賸既維港唱了的昨日之歌)
12. 疾風(陳百強,好爽,以為打咗氣就乜都做得成,奮發向上的八十初年代)
13. 沒有發生的愛情(林憶蓮,精緻的九十年代傷逝,其實一樣傷,潘源良的好嘢)
14. 你怎麼捨得我難過(黃品源,隨時係普選第一的失戀飲歌,藍宇挪用後,更有同志述懷的劃時代意義)
15. 明知故犯(許美靜,超實淨之作,包括歌詞及唱功,一刀就插埋呢)
16. 大丈夫/真的漢子/友情歲月(關正傑,林子祥,黃耀明-鄭伊健無份,三首應該出串燒re-mix 版,叫brotherhood and solidarity-相同主題唱三代,戰無不勝,打死罷就,兄弟上.)
17. 是這樣的(梅艷芳,因為阿飛正傳和鍾曉陽,更因為有人在閣仔梳頭的音樂.)
18. 讓一切隨風(鍾鎮濤,阿B 哥年輕時扮的落寞,其實是遙拜澤田研二的真銷魂,原裝的任意讓時光消逝令人黯然十八倍)
19. 約定(如果王菲要有一首,要甜還是苦?害怕悲劇重演的,惟有選約定)
20. 微風中(孫明光,最後一首,原來好難揀,因為在邊緣,好多條件類似,呢一首,因為輕巧)


暫時係咁.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古詩十九首-2000年前彳亍河邊的人

手上有一本”中國文選”,三十年前我A-Level 預科所修的中國文學教科書.香港大學中文系出版,細看前言,原來這一套課程遠在1955年開始應用.換句話說,到我八十年代初讀時,己經有三十載的驗證,即係掂啦 - 今時今日的新高中學制的中文科,經已改到沒有範文,只挑了幾百篇,美其名由校方老師自選教授,但只供參照,因為考的又未必是這麼的一批 - 咁樣浪費文化遺產,無以言,不惜美善,遑論承傳.

本來是想和那群東漢或不知年月文友白日夢握手的幽思,不料又扯到血肉横飛的教改現場;一切賴今不如昔,並非我的立場,只是今勻,必須敦起個款,聲聲慢叫可惜.

重未入正題.


***** *****

總之當日讀到”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又”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或”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等.那群二千年前在河邊,市集,鄉舍中行行企企的人便活在面前.哪裡是古人?頂多是早生幾輩的祖先,那些感慨情懷都是如此生動鮮烈,最重要的是無須多少注釋,大家都明解.

在文學史的發展角度,同是出自民間的詩歌,古詩以五言的形式出現,取代了詩經時代的四言.一字之多,由音韻的應用及情感的抒發上,是中文表情達意的大變,從東漢通到今時.以後的七言也只是五言的演化,古詩與我們親,正在這五字經.(待續.)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總辭又如何?

我支持.事無可為處,成仁一刀盡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高達和高達和高達








我知道三個高達:第一個是日本機械人,剛剛在東京台場慶祝三十歲,風雨如晦,日月無礙的佇立獻技,觀眾無數,包括我.其實我從沒有在電視時代追過高達,我世代的風騷客是鐵甲萬能俠及三一萬能俠.朋友號,落去啦!但今朝前兩者在原產地都星沉影寂,反而後起之秀的marketing成功飛越領海,跨埋言語障的繼續大鐵槌下去.不過,計正我又看過不少高達.好像是91年,高大鐵人不知慶祝甚麼的,香港攪了幾場一日五show, 一次過看足九小時高達全套電影版的創舉;其時我和一群大學intern工作,個個話要睇,結果我又買埋飛,某一個星期日,就在科學館還是哪裡連看了三四部.影院Exit左面剛出,便得在右面Entrance重新排隊,跑來跑去,發現除了畫工愈見精良之餘,故事我仍是矇查查,還是覺得鐵甲萬能俠好睇啲.而這幕跟嫩風朝聖觀影之旅,又經歷了十八載.

第二位高達是前前輩,法國新浪潮導演.我的早朝初拜又已是人家的回顧再回顧了,九十年代的高達小影展,看得了兩三部,說不出所以然;但高達們是有默契的,日本的高達八月尾收工,法國的高達九月便又光臨.上次看不完的今次再續,氣斷完可以再斷,阿爾伐城仍然開放,予人討論他的一生的二三事.

第三位高達聞說是從事間諜或私家偵探工作的土產占士邦,為人有點色情,然而都是紙上的,六七十年代,由倪匡獨家代理.我只知其名,但事蹟則從未拜讀,目前此君亦已消聲匿跡.

三位高達,雖取名一致,但都身不由己,實是作/譯者們自作主張,特別是法國和日本的兩位,絕無人在他倆家鄉叫高生.不過又唯獨在香港三高達才又可以各行其是,各擅勝場,各有fans.一定程度上,本地對各地無論高蹈或通俗的流行文化都可以兼收並蓄,還真有點容量.

如果嫌三位高生不夠腳開枱麻雀,勉強可以跨界別拉來香港泛民的高達落場-這名字也不是他自己取的,陰功.

追蹤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