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Hello. it's been quite a while and glad to find you again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2012 再出發




一別半載,自己事自己知,不敢嘮叨光陰似箭,只一個懶字了得.然舊已懷,新將興,好壞亦全憑箇信字.

無味處是劉心武把全紅樓寶鑑的雪芹後話考證了透透,所有殘存記憶的線索都燒了灰草尋到蛇頭,金陵舊事從此曬在炎上.我又嫌小紅茜雪夜探嶽神廟,寶玉湘雲擊坼打更的理所當然,恨那一大段迷失無稿,還是渾欲不勝簪的,不見真跡,只落得旁人轉述再轉述的大結局頂頂癮;追故仔的癢之搔了,但沒得看還是千古之嘆.

至於馬雅人預告的新紀元及巴特農神殿的前途,還是一概以粵人港版精神面對,又睇下點...

二零一二年,祝一切安好.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倫敦再相逢


六月哪裡去,遙指西京有倫敦.

十年一別,再踏足歐陸,要選一地,是倫敦還是巴黎? 前者於我有一點境況,結果都是琵琶再抱,一曲唱到希斯路‧

奇的是,十年未訪,重臨時竟無未秒生分.事實上,四分一世紀前雖曾居英一年,但與倫敦無親,我主客場其實在北約克郡,Greater London也不過幾次勾留,麥薺薺初晴雨雪都只是電視上的歐陸名城.但無親故舊的歷史都會大氣派,二十餘年前也震攝我心.相信那是Picadilly 中心的一屏列綿綿相扣的十九世紀喬治亞建築,米褐色sandstone 的外牆,己道是雕闌玉砌,更甚的還有古史辨,彷彿那扇門都可以走出個邱吉爾出來,果然是大學問之地.當年的一個亞洲小龍港女如是觀.

然後是其他歷史..

而即使如此,也不該不存半點久別重逢的回魂.走到哪都有到過的影子:行旅中最值租的文化衝撞於我可能已經全數埋單,西方現代社會的城市格局早已爛熟於胸,停當留人的都只是安放於當地的建築及人事.全球一體化噃.

但惟有不設集郵急趕景點的街坊式遊盪,才何以走通了很多路.(待續...)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咖啡或茶




這兩種棕色的液體,激鬥兩三百年,到我面前叫我揀,唔使煩,一定是茶.中西無礙.托賴,至今飲多少都無阻周公夜訪,肝膽長照,一覺到天曉.

中方的尚品靚茶不懂皮毛,但喝到咀裡還是識貨的,西茶的大吉嶺阿三某公爵當然好的都真好,而甘菊玫瑰檸檬草,我自當是有色良液.渾渾的那敢嫌.

只是現今世代,張宇人們的酒樓老闆見上門的都是以齒為嚙的餓客,著力於食,那茶就烏厘單刀的水水了事.普洱早就是黑色水,水仙壽眉茉莉,更甚的加埋龍井竟可以一家親,互為姓名,總的都是源出一罐,省得好幾錢的成本之餘,更一刀砸了陸羽的心血茶經,教壞一眾已經飲開可樂的細路,以為這位古代阿伯因乜寫埋咁多啖前啖後感,都係唔好味-雖則他們根本未曾聽過陸先生大名,遑論漢唐.

不過,即使如此,一日到午後,沒有一杯茶實在也太淹滯.不必考究,到時到候一杯西茶包,弱弱的泡在滾水內,輕輕浮浮的給我點香,即使油滯愁脹,都給一掃清,神氣即不至清朗,也有了下半日的生趣.叫陣的也就放馬過來.

至於咖啡,留給你....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鄧家麗君

印象中的鄧麗君從來都在,總不覺她遠去另一空間久矣.大約是音容宛在的真義.
從藝霞的小不點至東渡日本轉口成為十億人的歌后,我都未曾拜服裙下作粉絲,因為任何時期間,都有很多選擇;但她的歌能上口的沒一打也有九隻.這種親和人人唱的歌力,已經足以不朽.
但為她縈繞兩岸三地的妙韻作傳的,最禮讚的莫如陳可辛的甜蜜蜜.儘管光影中只有曼玉黎明,但感人至深的是背景的她.如果小鄧真的撫慰了文革後一代內地人(七十後的王菲也打尖的插隊),以婉約柔媚之音唱出了當代全員缺貨的愛,一上架即被搶購一空,那香港亦只是居中間的轉口商,目擊而也衷心微微笑地樂觀其成:撮合新移民和其他(華人)社會的溝通,愛與誠/欲望與掙扎,本地都一直沒有怠慢,即是選的是台灣歌后,我們又何曾拈酸?
甜蜜蜜的兩人悲歡離合都由她來唱起,最後兩人重遇,就是因為電視報出她的死訊.這樣的成全,麗君亦人間菩薩.台下觀眾感動得一塌糊塗之時,她亦芳華永鑄.
九七年前,本地是如此擺渡.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天氣聲音味道

天氣這樣好,宜西行,探頭看看四維空間內的一面鏡,內有回憶的甜淨,因為過濾了,其他幾味都潤好.

風大或小都滿載聲音,掤得緊緊的心,難免癢癢的,有點痛.一往過來都如此.

藍色的天都是輕省的,盈懷袖的香.雖然不一定在暗,說明也太托大.更多洗刷都沒有太褪色,就是有,都是因為自己不更事.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花果飄零代的最後社運人

說司徒華先生說是民主鬥士,不若為終生的「愛國者」,或更準確的「文化主義者」,恰是 唐 君毅筆下中華文化花果飄零的最後一代人,情懷和學養是以”蒼生為念”的傳統士大夫道統.須知司徒先生是以中文運動及文憑教師反減薪幾事投身社運,其精神要義為反殖,所保護者為中華文化在香港的地位.
他的思想極少受西方文史哲的第一手材料影響,貫穿其四十載的社運及政治生涯,與多個政府建制及政治勢力周旋所憑仗的是古書國學及或一套二十五史(不必天真,中華精萃自有四書五經,亦不乏厚黑權術)。
對抗不義不公自是一切社會行動的源起,但以一個六七歲要走日本仔的孩子來說,惱恨侵略而生的愛國心自是必然選項,只是在共產黨得天下的國,又有太多蠻來,對傳統太多戕害,又從何愛起.
花果飄零代流徒到香港,在生活以外,無限鄉愁國恨,但多數咀裡說說算,要發憤為動力,轉化到在英治下的香港,爭回一席文化尊嚴,得待一位民國二十年生的男孩,在父親勞碌一世一無所有後知「不公義」,再因緣際會而揚旗立萬,在香江開出奇葩,幾番插枝改號為”爭取民主”,但更重要的亮出一張對中共政權的境外(?)「否決」票.無須老外幫忙,用中文寫成。
司徒先生是一把存忠劍,心底是要傳下中華文化的好,演化成一個長期的政治命題.花果飄零代原是前現代主義的遺風,但堅持久了,也變了後現代的香港景物,亦成全了香港之為「歷史特區」。
再記:其實 司徒 先生不算自幼立志,而是年過不惑才「拋身」社運,受人一聲阿叔亦貨真價實,沒有出道成名趁早的餘暇:這既是未開放的社會使然,但亦成就當事人諜略睿智有成、經濟穩定,從此可自由漫步長途。
二十年前訪問 司徒 先生在文憑教師一役前可有其他輝煌履歷,六十歲的他淡然說:無乜,都係攪下學校旅行咁啦。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嫦娥


奇華的舊裝紙盒月餅是三四十年前旺角上海街等的美好回憶,因為內有嫦娥,還是八月十四出爐的熱辣,我父母帶著我夜裡搶購的好女子.

月餅最貴作料的聞說是蓮蓉,原因是人工貴:那些年頭的蓮蓉是用人力把煮熟的蓮子搓壓成蓉的,手只是輔助,更多的是動用人腳-踩.唔係嚇你,九百幾年前,有位男同學告訴我,有一年秋季,為幫補家計,去了某茶樓做兼職,半個月放學就去踩蓮蓉,攪到發夢淹死缸中,結果從此不吃月餅.(而家全部機製,無理由又係話蓮子貴?)

但我們只慕熱心內的鹹蛋黃,有著即將溶化的喜慶.等一年就食這一塊半塊.分到的份額的大小總的就是家庭當年經濟環境的指標,我們再是生骨大頭菜或唔知米價,都深明這一點.所以吃著吃著,加上那頓好菜好飯,懵懵然對一家團圓有從味蕾而起的知性了解.

咁又關嫦娥乜事呢?就係個盒靚囉.盒面的古裝美女,待月西廂,曲廊水淺,秋夜中拈著一把團扇,敢情就是嫦娥-我一直係咁諗,事實上,盒面的美女真的畫得好靚.縱使看似是明代裝朿(大咗先知),與后羿吳剛西王母等早在戰國同期出道的生年不符,都唔理嘞,總之認定伊人就是嫦娥姐.

其實,娥姐廁身處只覺夜涼水静,渺無人氣,與中秋舉家共歡的熱鬧南轅北轍,當時就覺有古怪,不過,都係食為先,半晌後怎理得月中姐姐的憂思與閒愁.中秋的故事本來就是個反背,偷取靈藥直飛太空的獨立女子,原來是為提醒大家記得返屋企過節食飯的逆向示範.

奇華有很長日子棄用此盒面設計,用了個懶豪的金裝皇帝像裝餅,當堂叫我下逐客令.直到嫦娥姐重臨.

凡間嫦娥月光照,聊以舒幽情.

追蹤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