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處暑-節氣十四


二十四節氣,分給三百六十天,每個節氣中間便隔了十五天,但因為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加上植樹問題的數學考量,有幾個節令逢幾年便得車前或退後一天: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都是當地球過了黃道的幾個重要角度而來.不過亦有一些節令永遠指定佔用陽曆某一日(四年一潤例外),比如清明,四五必須要行動,拜山得準時,長毛從來毋須年曆表.每兩星期左右氣候便變化微調,生命的楷模是如此格式化,不由不服氣.

愈來愈對節氣有感應,因為年紀大了;以前是生骨大頭菜,感應器只作內置,唯識ego的七情六欲,興沖沖的横衝直撞,所見無非自己.現在對冷暖人間的一兩度變化,還是知覺到.昨日處暑,是入秋後的最後肆虐的熱氣,即使還是熱,已經在走下坡.夜涼不致如水,但有秋瑟之態,還有蟬鳴,調子近尾聲. 季節來催.

想到千古,縱使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無遠弗屆,但古人的推算仍然在運作,我們還是活在同一星球.假如時間把空間壓扁些,那些人就可能在我們一箭之遙.千秋一瞬,念珠般串起來.

世道循環,懂不懂都在其中.We are a part of a grand design.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說到金庸


終於說到金庸小說,限於七六至八零之夏的回憶.

第一本是射鵰英雄傳,全因為佳視76年的改編-當年的是感到眼前一亮的,開篇有雪地外景,而且話打就打(當你經歷過”保鑣),及一個靈動得戚的米雪-可見電視劇對金庸作品傳世的重要,由59年明報的連載後,我相信至少是第三代的捧場客(八,九年一代),然而還得因為電視這個媒介開始,所以金庸的書必得七,八年的拍一次,威名才得以不墮;不過,今日的金作早已成為內地(本地亦然)的語文課程,真係想”沉”都難.(話雖如此,今日雪山飛狐把阿Q正傳擠下來,未必不是他朝君體也相同的預告.)

射鵰是金作的最佳入門版,情節豐富熱鬧,層次相對簡單,人物鮮明有趣,而且亦是武功總匯,奠下新派(相對於文言的還珠樓主等作品)武俠小說的正宗.大橋是青年初出茅廬的經歷和成長.郭黃二人,一路打將過去,一路遇貴人,每次歷練,即有長進,和今日打機每過一版,即收集兵器和能量類同;而情則是透過靖蓉二人寫初戀,刨完,我免疫於瓊記嚴記等等等的愛情小說.

然後是神鵰,笑傲江湖,飛狐外傳,倚天,書劍,碧血創等掃過去,天龍八部及鹿鼎記壓軸.看完全部十三部已是預科生.至今還是覺得笑傲江湖整體最好,對權力和瘋狂的描寫最深刻.不過作者今日又似乎否認有影射的筆觸.然而作者論早給開放式閱讀稀釋,讀者自有心得.

要在歷史卷軸上駕馭這樣複雜的情節,千里尋蛇,萬流歸宗,都有交代;眾多人物,每人都授之以度身定做的武功,又得清楚及不時調整他們的戰鬥力排名,間以琴棋書畫的描寫以配其時代精神,更加要置景於全國名山大川,江南漠北煙雨寒暑增加生活質感,作者的胸臆丘壑真是天人級.還要是在四十來歲全部完成.

因而有空從政論道.啱唔啱聽?剛好和十三作背馳.不述.

回到我的中學暑假.作品出街,詮釋權隨書附送.炎炎夏日,閱讀的回憶還是美好的:六大派強攻光明頂,明教中人無計可施,惟圍坐密室,燃起聖火,吟唱袄教會歌:生又何歡,死亦何苦,憐我世人,苦痛實多;那是絕境中的sublime, 受欺凌族裔之宗教悲壯美;向問天攜著半條命的令狐沖星夜狂奔,打遍天下的英雄氣概;獨孤九劍話贏就贏的超級無敵大暢快;成吉思汗馬上問誰是大英雄,而郭靖答英雄死後佔地都是十來尺的人生第一公案等,掀起的悸動,仍然是像書簽般,夾在年輕日子的蝴蝶印記.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得意收藏


三輪水尾粉絲的好戲:收埋神鵰俠侣第一版(1959年)合訂插圖本 (一至七集)三十年.

不大記得何以有這組收藏,大概是當年(三十幾年,至少)長輩在舊書攤租來看後忘記還書而留下的,或者是買下整套,之後散餘幾本,再之後給當時中學生的我初識,立時收起,視為至寶.這七殘本,至今足有四十八歲.

書叫神鵰俠侣普及本,每冊定價三角,鄺拾記報局出版,內有雲君插圖,每本只得十六頁,相信全個故事一套下來,非得有五六十本不可.

第一集的封面,畫的應該是失心瘋的武三通,書中最早出場的除了他還有陸無雙和程英兩表姊妹,接著引出李莫愁大鬧陸家莊.第五集封面是楊過隨歐陽鋒逆練蛤蟆功.而至到第七集,收結處是郭靖決定送楊過到終南山.
也曾看過一套共十六冊的射鵰,格式和這套很像,但每本頁數較多.想來彷如昨天.

只要有人翻書,書中人便活過來;而人間三十年郤已是武林舊事一場.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女黑俠木蘭花


倪匡和金庸好像是永不消逝的電波,每年書展及任何書會座談的call客靈丹,甚麼世代都有粉絲接棒,近十年在香港,前者比後者的叫座力更勝一籌.

香港人多愛倪匡的衛斯理,我則是專追舊潮中之舊浪,最愛木蘭花. 女黑俠系列是我小六至中二時期最毒的讀物.看的是環球圖書七十年代的二次版,在未發現金庸的武俠世界之前,都算追到廢寢忘餐,俾阿媽鬧.

當時的貨源主要是來自一位在工廠車衣的姑姐,多得她買得相當齊,我這個小學生才追得徹底.看一本還一本,最初也是先看系列尾聲的”無風自動”,即時上癮,於是找回最早的巧奪死光錶,血戰黑龍黨等等,書未看全,但書名背得出.這系列出於六十年代中期,所以第一部巧奪還改編過電影:雪妮演木蘭花,羅愛嫦演穆秀珍,曾江演高翔,記得看過片子,拍過簡簡陋陋,死光錶無端端落在老夫子和大蕃薯手上.

貫徹水尾粉絲的宿命,追捧時花姐的熱潮早過,除了姑姐處(她的收藏及後也散失不少)只能在舊書攤找.耿耿於懷的是中段的重要幾期沒找到,其一叫”失踨新娘”,說雲四風和穆秀珍結婚的故事,與”怪新郎”是一拖二的連篇,始終沒看到.(現在有復刻版賣,但又覺得不是味兒.)

這種土產女占士邦故事,對我意義重大,首先是女角掛帥:美艷動人,絶頂機智,武功蓋世,以一敵百,學識淵博,平息干戈,全知全能,不在話下;滿足大兒童一切天真幻想,然後又對書中當用套語信以為真,比如”一分鐘內可以做好/發生很多事”之類.最喜歡”電光火石”,”間不容髮”,”心念電轉”的形容,很希望有一副個人飛行器.

而更重要的是女黑俠向我展示一個很大很有趣的國際視野,是極有效的pre-National Geographic紙上版;因為”珊瑚古城”,認識了二千年前的龐貝城,一日之間被火山爆發灰燼活埋的繁華都市,”沉船明珠”其實說的正是加勒比海的沉船珍寶,”無風自動”寫躲在泰緬金三角叢林,未知戰敗的日軍.當然還有神秘百慕達,復活島石像,青藏高原絶嶺,希特拉傳說中的寶藏等等都是主角的歷險背景;另外淨看書名已見刺激,”神秘血掌影”,”死亡織錦”,”冰川亡魂”今日都覺型,為當時搭飛機是終極夢想的社會帶來很多豐富的想像.

不見得倪匡當時踏足過很多地方,但他那種揉合地理,歷史,民間傳說,國際要聞,考古新發現的創作,的確厲害,而且還可以借女俠的歷險評點時事:那些見利忘義,或權力欲高張的”野心家”(作者常用語)大致都有真人的原型,細心的讀者一定看得出.看不出呢? 就追古仔好了.而這種創作,顛覆正史,自作解人,到衛斯理系列,加入外星人元素,更加發揚光大. 比達文西密碼早出三十年有多,只是倪作和港產創作一樣,疏於資料搜集,短於鑑證細節,格局始終未能提升.

以前有分析說木蘭花是寫給工廠女工看的消閒書,那就對了,她們也是時代的女俠.

還得一提,女黑俠木蘭花的作者叫魏力,不叫倪匡.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樹猶如此


九龍公園內的樹王細葉榕倒下一大半,我們還未及心痛,恐怕那個甚麼青年團體又要即時立刻馬上電話胡亂調查幾百位十至三十餘歲的”年輕人”,說明超過半數對於花草樹木的關心遠低於起橋開路建商場的支持這類重要民意.

預咗有人咁講.不過已經算係樹王,都重係受任何工程(今次係附近運動場)魚肉.咁選呢做乜呢?

但比起廣東道舊水警總部那片”椰林”及老榕樹們所受到的蹂躪,細葉榕王的重傷也算是光天化日的張揚命案,大家得個知字.你且試到任何看到廣東道的高位望望舊水警地盤,包你吐血(那半數覺得發展大晒的青年例外).以往相當茂密的大樹全部消失,只餘幾棵被盛在大花盆內半生不活的椰樹(或榕樹?)還在,絶對生勾勾的被屈為盆景.那座舊建築很快變身為六星級酒店,而原居樹則連根拔起多時;當日政府和李朝都曾經承諾保存原址的獨特古蹟及歷史感(好像還是批地條件之一,話晒舊水警總部係法定古蹟),結果又弄出個何等模樣?

重有冇傳媒跟進?就算係跟,相信都係話你知酒店裏面有幾奢侈幾豪華.套餐兩位1288起.到時話發展好重要的人一樣要俾錢先有得入.

求仁得仁.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廣州夢華錄之二


憶廣州市有花園"蘭圃",與越秀公園正門一路之隔,離火車站十來分鐘腳程,佔地不廣,但培土植秀,花樹蔥籠,環境清幽.內設茶館,八十年代初取價五元一位,屬高消費之雅興.七八月溽暑之際,市內煩囂不甚,此處自有佳勝,何勞空調俗氣.

廣州市向為粵人商旅第一省會,所謳者莫非發展發展再發展之歌,然六榕寺陳家祠堪為古建築之雙壁:六榕寺為南傳佛教之寶刹,相傳六祖慧能亦曾棲身.其內櫳雙層雙塔的建築,不輸其他寺塔,八十年代,位處市中心,而四周民居乃舊磚瓦層樓,高度有限,登其塔頂,仍有一峙群山小之勢,塔端四角置有銅鈴,遠風隨來,鈴動心動,亦見梵境.

陳家祠為望族延師辦學,培育童蒙,儲才興家的所在,傳統四合院多進建築,飛檐棟樑柱石雕飾一絲不苟;屋內家具文房四寶,亦見書香門第氣派,文革過後,此間尚有讀書餘韻.今有地鐵站直達,未知家祠墨香縈繞或銅鈿抑揚矣.

沙面於市中,為珠江河沙沉積小渚,五口通商後為英人開發,後更搖身為英租界,史有沙基慘案.八十年代所見全為西式建築,稍見破落,但比香港中環灣仔上世紀舊觀更見規模,絕大部分為當日政府機關佔用,或敷為旅館食肆.當以創匯至上,風味殊勝.惟下水道規劃失當,部分河面污濁不堪,為城市管理者之大戒.

昔廣州市數境,記憶有限,只餘梗概,難免濫情,難免有誤.而其中有人,不在話下;唯制度者,價值者可助益或泯滅人性,看官當是自行參透.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立志過海


前幾天經過新的天星碼頭,上兩世紀的洋仿古建築,怪怪的不合時宜,侍候著不太多的乘客,出入口是一個迴旋處,多數只得的士路經.也沒怪你.

但你叫我怎會輕易走到你這一邊來?

以往搭天星原因之一是不趕路,無地埗時,從愛丁堡廣場而下,順路鑽入行人隧道,便索性搭船過海,那是本土遊客的心水;兩人拖手固然佳妙,一人獨行亦有風格.賦得一個信步游之的閒字.

兼且唔坐船都可以睇下海.

今日的碼頭非Bauhaus又不見簡約,與其他港外線碼頭的寥落無異,失落了都市的鋒翼位置.

而我,如果真的要坐船過海,非得先立志,否則沒耐性過一關又一關的路障;而這都算是公共空間的話,是壞的那一款.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廣州夢華錄之一


我其實幾鍾意廣州,特別是二十多年前.

始終是深圳以外第一個踏足的內地城市,又是香港的至親.

79年由親戚帶著旅行,住在流花賓館,晚上乘巴士入市中心,車上無燈,街上也無燈,到了號稱最旺的上下九路下車,迎面是一片黑,但其他人人都郤看得通前路,片刻散得老遠.待適應到景物的光暗,只見路邊黑黑壓的聚了一堆堆的人,圍著幾個地攤看了又看.那時候甚麼東西都有人賣:過期報紙書刋,生草藥,來路不明的墨鏡(怎試?),更多的像是家中雜物,一般都只是看來看去.儘管如此,已見到這城市對搞活經濟的躍躍欲試.雖然四周昏暗,但人們心中雪亮,鮮蹦活跳的日子由他們開始.畢竟是廣東人.

上大學之後的幾個暑假都再到過廣州.一次是專誠到北京路的新華書店買辭海字典等,當時文科生的興作,因為書價平云云,但不知盤纏水腳又該怎算,其實是出於歷險心性而已.因此也住過五元人民幣一泊的床位.是火車站附近的招待所,原應不收留港澳同胞,但深夜投宿,幸得好心服務員行方便;其時只餘女大房,六七人經已就寢,因為天口十分熱(冷氣風扇當然欠奉),有人攔門而睡,欺身進入之際,與友赫然發見其人為袒胸胖漢,當即魂飛魄散回櫃檯交涉:你又話係女大房,點解有個男人瞓係房門口?邊度有?服務員邊行邊說:喂,嗰個係阿婆呢架,快啲瞓啦,唔好嘈醒人呀,好多人聽日要好早起身趕火車架.
又係喎.真係阿婆,唔好意思.

另外一次是陪同學回廣州收屋.話說84年很多省市已經落實將以往充公的房產發還港澳僑胞,同學母親受惠於黨的政策,於是派其女兒(拉埋幾個同學)先上點收.實際上她們在廣州的親戚經已取回房子,我們只是帶同草蓆幾張,去打打掃兼住幾天.一到埗便受到同學親戚殷勤招待,當下收好了屋契.翌日那位大表姐還請假帶我們去羅浮山,南湖等郊區玩去.早一宵促膝夜話的我們沒睡得三四個小時,便被她們叫醒要抓緊時間,及早出發.當日途經華僑新村,他們還指過紅線女昔日的住處;這群是好導遊,現在想來真的不識好人心.

為了退避款待,我們幾天都在外蒲過晚飯時間才”竄”回”家”,主人媽媽終於火了,有一晚就站在村口必經之路,把我們截去吃晚飯.飯後就好好交待事項:開出租車的大兒子儲了好一筆港幣,拜託香港表妹回去代買一點金飾玉器手錶甚麼的,還是香港貨好.外匯劵能換的都給換吧,到友誼商店有用.還有叫媽媽多些上來,這房子我會好好打理.你們有空也多來玩啊.妹妹過呢,唱歌俾姐姐地聽,細佬又唱.

時代的變遷來了,一家子努力改善生活,這點家庭倫理,天下相同.我們只是早了若干時日.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愛國教育之壯遊神州


報載新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到訪幾個區議會,發覺地區人士對推行愛國教育有熱烈訴求,因而大受感動,語帶哽咽云云.

真箇是大錯摸.嗱嗱嗱,唔好亂呢.

我等有幸在八十年代讀U的人,暑期活動一般都是返大陸遊行.友儕間傳頌的是如何以一千元的預算在三十多天內走遍廣州至武漢至蘇杭至南京上海至北京承德內蒙,包手信的紀錄.我們的聖經是那幾本火車旅館價目滿滿,景點介紹數碗數碟,抒情文七彩圖欠奉,質樸如郭靖的中國旅遊之華東線,華北線,西南線,東北線巨著.(出版人及著者理應發咗大達)這也是我世代的愛國教育.

殖民地政府沒有積極教我們愛中國,但在八十年代亦沒有阻止過年輕的一代與之感性接觸.當然還得適逢內地文革全面結束,啟動開放改革,我們才有偌大的腹地樂園可遊.

”壯遊神州”能熱起來先是因為新鮮感,香港青年首次可以走得這麼遠,首次可以親臨以往只載於書中的長城故宮黃河.老實說,我自少便覺得三潭印月是不解之謎.而歸根究柢,行囊背得這麼瀟洒,都是因為消費平,負擔得起;兼且是踏入社會前的成人禮,有著人類學的啟蒙及文學上浪漫的意義.

而因為經歷夠集體,所有回憶都類似:搭廣京線到北京,需時三十三至三十六小時,視乎途中有否誤點,大致早上六時多扺京,出閘後逕往乘地鐵找公主墳方向,至第四站即宣武門站出,排隊至八九時等宣武門飯店(開放改革前叫向陽二所)的櫃台服務員上班,取房入住.三十餘YMB一宿(當年一百港元僅可兌三十多元人民幣).如到時能擠進大堂,多數有房,否則,早作打算,另尋出路.(當日的宣武門飯店一早已賣盤重建,那俄式方正堅實的大樓灰飛煙滅多時,面目全非,有說老闆是香港人.)

當時,年輕的我們接觸到的中國都是實在的.能坐和肯坐硬座的遊人隨時在火車上認識到一兩個上任途中的喬廠長,檢視你帶去的來路保暖杯老半天出神,然後不無沉重的說”我們就造不出這樣的品質”;或者因火車誤點流落鄭州這個沒有季節的大墟時,會有位山東大叔安慰你說這裏的人不欺負小孩.也會碰到台灣的老回鄉客嘮叨叨的向兒子埋怨共產黨怎生把地方弄成這模樣.

有錢坐軟臥又另有風景:所見莫非香港人,有人展示在藏民手中買來的寶石,有人說曾攜帶兩萬港幣在珠江畔的某船上與有勢力人士換更大筆的黑市人民幣,然後兩星期內與兄弟在西安被騙/花得光光.行旅中當然也有港客欺負內地小夥計,同時亦有人被國營單位服務員折騰得半死的實錄.

林林種種的人事,賢愚不肖同在,一如任何社會.只是制度及流行的社會價值令某些情況惡化,我們年輕時也看得出.今日有不少給香港年輕人的半官辦旅行團,招呼周到,安排超級,重點在於導讀”愛國”.不過,有用嗎?我們當年的真心看地球,又有哪一點不對勁?為甚麼總有人認為香港人都不懂國情呢?為甚麼一定要代辦們的認可?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情隔萬重山-L'Eclisse

安東尼奧尼去世,在記憶之櫃順勢找出他老人家的大作.

素來是個趕不上潮騷的水尾插班粉絲,溫書都只在事過境遷後,安公的戲只記得部”蝕”,中文名譯情隔萬重山,體貼內容,兼具任劍輝或麥炳榮腔口,雖則毫不相干.

90年代中看62年的戲,為的是當時二十七歲的阿倫狄龍.無須解釋:年輕,超靚仔,二十分酷,跌落水dumpdumpdump 聲,終極定義英俊兩字,後來者從此只得怨前輩怎能輕易把門檻設得這樣高;而且還會演戲,兼有戲好演.離婚少婦遇上對無乜事會志在的後生股票經紀,在羅馬.

兩人試情談情都一律行行企企,抽抽煙了斷.故事可能有更多,但細節記得有限.還有印象的是女主角蒙妮嘉維蒂那林鳳式髮型,同樣的一絲不苟,紋風不動,分別只在一金一黑.另外就是俊經紀買輸了一大筆貨,惱羞成怒的把落盤單撤得一地:鳥瞰鏡頭下,白色碎紙片在人馬踏雜的交易場中飛揚.

然後就是終卷那七分鐘,二十幾(?)個空鏡:羅馬的城市風景:街道,汽車,樹木,公園,圍欄,影子,天空,移動的雲,在走路的高跟鞋,等等,等等.究竟是否真旳看到以上,還是自己回憶填上的,其實都不清楚.但是的確感到震撼,中咗.

又不是首次看到這樣的鏡頭和翦接,何以仍然瞠目結舌?

只緣鏡頭的風物都是自己的內境,連繫上男女主角最後一場相處的無疾而終,大抵應該傷感.天地人事,本來都不外如是.不用自己的眼光看,即使有所謂可憐可憫,亦無可無不可.郤因借用了阿倫哥這副皮相,遺憾還是迴腸百結的.

追蹤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