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禪宗再傳


早前朋友帶我一訪台灣北岸的法鼓山,看了聖嚴法師等創立的現代寶剎,但覺漢文化的佛教,特別是禪宗的道統,現已東渡台灣.

只是粗淺的觀察,但法鼓山的傳教方式,教眾,建築及功業的管理,是一個合理,可持續的現代版本,做到了出世而入世的要求.

有規模的宗教,古往今來,除了教義研究和傳揚之外,興衰的關鍵素來在吸納教眾及資源管理;古代王室,又即政權,是最重要的Patron,而在開放社會,就必是信眾;清朝時,藏傳佛教是清室信仰,與漢人所敬拜,糅合儒道的佛並行不悖,事實上,自唐末以來,佛教儼然是國教.到了無神論的新中國,方才倉皇退下.香火斷了三十載才不動聲色的恢復.今日內地佛寺的營運,相信與國企單位分別不大.

而台灣的聖嚴法師在內地剃度,後入軍旅,隨國民黨抵台後二次出家,之後開山法鼓,法承禪宗.在法鼓山所見,廟宇的建築由台灣的大學建築系主任義務設計,簡約摩登,由民間善信多年集資建成;工作人員中有大量義工.由山腳的候車安排,至廟內的導賞,問訊,以至食堂掌勺都有崗位,全都劃一制服,穿戴整齊;大殿內的佛像不供以香火,亦無籤筒,但代之以轉盤得號的心靈讖語.舊式下下簽,古人多是韓文公,簽文是雪擁藍關馬不前,而法鼓給你的玄機是”你有煩惱,安靜下來,感受自己的呼吸”.


食堂待客,一式自助素菜素飯,不作買賣,但歡迎布施.

傳教方式有静修,傳統禮佛,團體活動,影片播放,書籍香具小法器的售賣等.

地方清淨著空,人物從容有禮,法師著作等身,言教身教兼備,更重要的是用當代的文字,當代的傳訊方式,為今日”開示”:這是台灣禪宗的面貌.

義工是這裡的一大關目:以切入現代生活的義理爭取信眾,令各階層都有支持者,專業及庶民義工齊集,解決了部分財政及人力資源的壓力,這是現代宗教發展之鑰.而一如舊世,力量源自領導人的修為,魅力和魄力.

現代佛教亦必要有CEO及義師,二而為一是難得.大人物之後,便要靠制度.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It could widen my imagination towards the things that you are posting.

匿名 提到...

但令我最感興趣的是似乎禪宗吸納了很多有識之士,不知道有沒有弄錯,如蔡智忠以漫畫弘道,又如「老和尚背美人而小和尚還沒有放下」等等的禪機,都在報章專欄寫完又寫;我有朋友曾去台灣修禪,看她的博客就直覺那其實是養生之道,甚麼不捨、平常心、放慢腳步、靜觀…我覺得其實都幾入世,教人處世之道。東方的宗教,對我來說,是接近哲學多點。

kitty

thousandfalls 提到...

正是如此,我說的合理現代版就是這個意思,在家養生是現代的禪修,但又很入世和modern.法師所開示的和一般心靈雞湯類自療理論可以並行.而其哲理及思考性的論述,對知識份子另有吸引處.他們自我判教為禪宗,那是佛教史的一頁,是內地斷層後的中興,如果管理變得更sustainable.

thousandfalls 提到...

Thank you all for continuous visiting, private student loans and gambling lottery.

匿名 提到...

不少人說學佛,但不是佛教徒,將理論跟宗教分開,是不是跟印度的瑜伽有近似呢?瑜伽應該本自某宗教(濕婆?),瑜伽會所通常有某象頭人身(?)的偶像擺設。咱們的太極也是來自道教……真係可以當篇論文來寫,又或者學你話齋,當一門管理學來看;當然更可引伸東西方文化本身的差別,對「神」這個重大命題的分歧;也可以是現代人對宗教的需要但又將它加以變化來配合自己,有趣有趣。

kitty

thousandfalls 提到...

中國佛教向來都有"學"和"教"兩大部門,我在大學就修過佛學/佛敎史,而其他宗教亦然.我不懂印度教,但相信瑜伽可以是其教徒修行方式之一,但抽出其"術"亦可獨立存在.只是研究到某一個層次,總得要進入其核心義理.像武俠小說說的從外功練到內功,有心法才成.

thousandfalls 提到...

說到底,最淺易的説法,宗教始終是我們如何理解生命,其起源,過程及結朿,其本質的綜合看法.東西方不同,回教又如何,中東歐亞海島又如何?

追蹤者

標籤